2023-10-30 10:57:03 來源:本站原創
(適用于中職2023級)
一、 專業名稱及代碼
(一) 專業名稱:建筑工程施工
(二) 專業代碼:640301
二、 入學要求
(一) 招生對象:初中畢業生或初中同等學力
(二)學習形式:全日制
三、 修業年限
三年
四、 職業面向
序號 | 專門化方向 | 就業崗位 | 職業資格證書 |
1 | 施工工藝與安全管理 | 施工現場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安全管理 施工測量放線 施工資料管理 | 施工員、架子工、模板工 安全員 工程測量員-測量放線工 資料員 |
2 | 工程質量與材料檢測 |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 施工測量放線 材料管理與檢測 | 質檢員、混凝土工、鋼筋工 工程測量員、測量放線工 材料員、檢測員 |
3 | 工程監理 |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 施工測量放線 施工現場監理 | 質檢員 工程測量員、測量放線工 監理員 |
4 | 智慧建造 | BIM建模員 施工現場技術管理 施工現場資料管理 | BIM建模員初級 |
根據培養適合行業企業發展的實用型中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要求,建筑施工專業的學生的職業崗位應該包括有:基層技術管理崗位(項目經理、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造價員等)、部分重要生產操作崗位(大型土石方機械操作工、測量工等)、專業技術崗位(各類注冊工程師或職業師)。在校期間主要培養前兩項崗位人才,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后期就業或再培訓專業技術崗位人才。
1.基層技術管理人員:建設部、人事部和國家計委聯合發文,明確要求建設行業基層技術管理人員實行資格證書制度,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造價員、材料員、資料員等必須持證上崗;
2.專業技術人員:建設行業已經建立了建筑師、工程師、估價師、規劃師、建造師等8個執業資格,還有房地產經紀人、項目管理師、物業管理師等新職業的國家統一鑒定,因此,建設中職教育應該讓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完成各類注冊工程師或職業師應具備的專業理論和職業基本技能的學習,有待畢業后的再教育,以及一定年限的專業務實,可以通過考試取得相關職業師資格;
3. 生產操作人員:建設部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文,在建設行業一線操作人員中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對直接關系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各種,實行結業準入,沒有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不能上崗,如:焊工、鍋爐設備安裝工、土石方機械操作工、鋼筋工、混凝土工、測量工等。
五、 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立德樹人,秉承新時代工匠精神,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面向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監理、工程質量檢測等企事業單位,具有與本專業領域方向相適應的理論文化水平和職業素養,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能夠在中小型施工企業從事建筑施工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1.服務面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筑施工、建設監理和建設工程咨詢行業相關企業與咨詢服務單位,主要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與安全管理、工程質量與材料檢測、建筑工程監理和BIM模型維護等工作,初步具有施工員與安全員、或質量(檢)員、或監理員等施工現場職業崗位群專業技能和關鍵技術工種操作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2.人才規格:
本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要求如下:
知識目標 | (1)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信息技術及其他文化基礎知識。 (2)具備一定的數學運算、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3)了解建筑工程繪圖的方法和要求,能運用繪圖工具和CAD軟件繪制建筑工程圖;能熟練應用辦公自動化軟件。 (4)掌握識讀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建筑裝飾施工圖、建筑水電設備施工圖等的基本知識。 (5)能理解建筑物基礎、基坑支護和地下室的構造,掌握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的工藝流程、安全技術和施工驗收要求等相關知識,熟悉基本土工試驗操作與成果整理,能讀懂相關項目施工組織進度與安全技術交底文件,具備施工員和質檢員應具有的管理簡單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的工作能力。 (6)了解建筑結構類型的劃分,理解建筑物主體結構的構造和施工的基礎知識,熟悉主體結構施工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要求,初步具備協助管理或執行主體結構施工的工作能力。 (7)了解裝飾工程施工的基礎知識、施工工藝及操作規程,理解常用裝飾材料的特性及常用裝飾構造,初步具備協助管理或執行裝飾工程施工的工作能力。 (8)了解防水工程施工的基礎知識、施工工藝及操作規程,理解常用防水材料的特性及常用防水構造,初步具備協助管理或執行防水工程施工的工作能力。 (9)了解常用建筑水電設備系統及安裝常識,了解建筑水電設備安裝施工的一般流程、安全技術和驗收要求,初步具有協調配合一般結構工程與設備安裝工程施工的能力。 (10)了解建設監理的基本知識,能夠進行一般土建工程的監理工作。 (11)了解基本建設項目的劃分,掌握工程量清單編制原理和編制方法,熟悉建筑工程造價的構成。 (12)了解施工項目管理的基礎知識,理解施工管理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要求,理解施工管理程序中各項工作的相互關系,初步具備協助施工項目現場管理的工作能力。 (13)了解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技術發展動態,以及人文、社會方面的基本常識。 (14)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等相關信息。 |
能力目標 | (1)能夠熟練識讀建筑、結構工程施工圖。 (2)能夠正確使用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了解常用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的種類和適用范圍,能獨立操作主要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的技術性能檢測;能獨立操作規范規定的見證取樣項目的取樣和檢測,并能對檢測結果進行評定。了解建筑結構檢測技術的原理、方法和適用范圍,能獨立進行主體結構性能的檢測和取樣,能對檢測結果進行計算和評定。 (3)能夠熟練操作測量儀器,具備施工現場放線和觀測的基本能力。 (4)能夠參與地基處理、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生產第一線的施工操作與管理等工作。具備建筑施工技術、組織管理、工程質量檢查、安全管理與驗收、工程監理等基本能力。 (5)能夠協調配合建筑水電安裝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具備建筑水電設備施工工藝、安全管理與驗收的初步能力。 (6)能夠參與建筑工程造價相關工作,具備編制建筑工程施工招標工程量清單、投標文件的綜合單價報價和單位工程造價文件的初步能力。 (7)理解建筑施工安全技術規范,能協助監控施工過程的安全管理,能獨立完成施工現場各類安全記錄。 (8)理解工程技術資料管理的相關規定,初步具備協助收集和整理工程信息與技術、質量、監理、竣工等管理資料的能力。 (9)理解建筑工程檔案管理和歸檔要求,初步具備協助建筑工程資料歸檔的能力,能協助編制建筑工程竣工圖。 (10)具有創新精神和立業創業能力,并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
素質目標 | (1)政治素質:具有較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法律意識。 (2)道德素質: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3)文化素質: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技術和業務能力,以及良好的文化素養、人文知識和環保意識。 (4)身心素質: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 (5)責任意識:具有責任意識,認真刻苦、耐心細致、一絲不茍、吃苦耐勞的工作態度。 (6)協作精神:具有協作能力、團體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的意識。
|
1. 軍事訓練
課程目標: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服務國家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需要,通過軍事訓練教學提升青少年學生國防素養,增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培育愛黨愛國愛軍情懷,培塑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主要內容:含必訓內容和選訓內容。嚴格落實《高中階段學校學生軍事訓練教學大綱》,進行有關軍事知識、軍事技能訓練教學內容學習人民軍隊、現代國防、軍兵種知識、隊列動作等。
教學要求: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推進課堂教學與軍事實踐等有機結合,按照教學內容要求進行科學施訓施教。加強各教學訓練內容之間的銜接,針對不同對象合理編組、因人施訓,努力提高軍事訓練教學整體水平。通過組織軍事知識和技能競賽、現地參觀、軍事訓練營等活動,豐富學生軍事訓練方式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課程目標:使學生系統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理論精髓。引導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行動中,讓每個學生認清自己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目標中的歷史機遇和使命擔當,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主要內容: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了解我國根本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明確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有序參與社會治理、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與祖國共成長。
教學要求: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學要遵循教育規律,圍繞課程目標,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發展進程;按照課程內容確定教學計劃,創設教學情境,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完成課程任務;引導學生增強職業道德修養,提高職業素養,以熱愛祖國為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新時代征程中健康成長,報效祖國。
3.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課程目標: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應能結合活動體驗和社會實踐,了解心理健康、職業生涯的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形成適應時代發展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發展觀,探尋符合自身實際和社會發展的積極生活目標,養成自立自強、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提高應對挫折與適應社會的能力,掌握制訂和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提升職業素養,為順利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主要內容:時代導航 生涯筑夢、認識自我 健康成長、立足專業 謀劃發展、和諧交往 快樂生活、學會學習 終身受益、規劃生涯 放飛理想。
教學要求:基于社會發展對中職學生心理素質、職業生涯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諧、職業成才的培養目標,聞釋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幫助學生正確處理生活、學習、成長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問題,培育自立自強、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心理特點進行職業生涯指導,為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4.哲學與人生
課程目標:通過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運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堅持實踐第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學會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方法,正確認識社會問題,分析和處理個人成長中的人生問題,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自覺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主要內容:立足客觀實際,樹立人生理想;辯證看問題,走好人生路;實踐出真知,創新增才干;堅持唯物史觀,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要求: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講述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及其對人生成長的意義;闡述社會生活及個人成長中進行正確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的意義;引導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學生成長奠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基礎。
5.職業道德與法治
課程目標:提升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法治素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幫助學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基本要求、了解職業道德和法律規范,增強職業道德和法治意識,養成愛崗敬業、依法辦事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主要內容: 感悟道德力量、踐行職業道德基本規范、提升職業道德境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維護憲法尊嚴、遵循法律規范。
教學要求: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了解我國新時代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踐行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意義;能夠掌握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備依法維權和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能夠根據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自身實際,以道和法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言行,做恪守道德規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6. 國家安全教育
課程目標:落實憲法和國家安全法的精神,聞釋總體國家安全觀,明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闡明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是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
主要內容: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和基本常識,國家安全意識,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國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教學要求:掌握國家安全法律知識和基本常識,理解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的重要意義及基本要求,懂得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能夠認清國家安全形勢,樹立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觀念,增強危機憂患意識,強化愛國主義情感;能夠遵守憲法、法律法規關于國家安全的規定,學會正確應對日常生活中突發安全事件的方法,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不做有損國家安全的事,敢于同損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作斗爭,為維護國家安全做出應有的貢獻。
7.勞動教育
課程目標:結合專業特點,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
主要內容: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
教學要求:理論實踐相結合,在理論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在實踐中磨練學生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8. 語文
課程目標:1)語言認知與積累2)語言表達與交流3)發展思維能力4)提升思維品質5)審美發現與體驗6)審美鑒賞與評價7)傳承中華優秀文化8)關注、參與當代文化。
主要內容:1)語感與語言習得2) 中外文學作品選讀3)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4)古代詩文選讀5 )中國革命傳統作品選讀6)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品選讀7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8)跨媒介閱讀與交流。
教學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發揮語文課程獨特的育人功能;整體把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以學生發展為本,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組織教學;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加強實踐與應用;提高信息素養,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9.歷史
課程目標為通過歷史課程的教學,學生能夠了解中國歷史基本知識,對中化文明的延續與發展產生認知興趣,感悟中華文明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形成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堅定“四個自信”。
主要內容:三個通史模塊,主要講述從史前時期到今天以來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進程的重大事件和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依據事實與史料對歷史事物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認識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探尋歷史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10.數學
課程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運用數學知識和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內容:集合、不等式、函數、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列、平面向量、直線與圓的方程、立體幾何、概率與統計。
教學要求:教學遵循數學教育規律,圍繞課程目標,發展和提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按照課程內容確定教學計劃,創設教學情境,完成課程任務。
11.物理
課程目標:了解的基本概念和規律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能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實驗觀察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品質;
主要內容:運動與力;功和能;熱現象及能量守恒:分子動理論;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直流電及其應用;電與磁及其應用;光現象及其應用;核能及其應用。
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發展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強化實踐教學;組織好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觀察、記錄,撰寫報告;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作用,優化教學過程。
12.英語
課程目標:根據《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的目標包括職業語言溝通目標;思維差異感知目標;跨文化理解目標和自主學習目標。
教學內容:人與自我,與社會,與自然三大主題;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文體;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等要素;中外文化知識和職場文化知識;語言技能;語言策略。
課程要求:發揮英語課程育人功能;開展活動導向教學;尊重差異,促進學生的發展;突出職業教育特點,重視實踐應用;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12. 體育
課程目標: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內容:要貼近學校和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能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協作能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學要求: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學校環境條件、季節氣候特點等方面實際,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學年、學期體育工作計劃及考核項目與標準,要求學生做好記錄。
13. 體育
課程目標: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教學內容:要貼近學校和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能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協作能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學要求: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學校環境條件、季節氣候特點等方面實際,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學年、學期體育工作計劃及考核項目與標準,要求學生做好記錄。
14.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目標:本課程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計算機方面的第一層次課程,是后續計算機技術和應用類課程的基礎。本課程旨在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并為后續計算機課程學習打下基礎。
主要內容:微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文字處理軟件Word、電子表格軟件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基本操作和應用及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
教學要求: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同時向學生傳授著對工作任務的理解方法,力求從思想方法、思維方式,知識和技術自我再生、自我創新方面塑造學生,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創造、如何生存,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5.公共藝術(音樂)
課程目標:引領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意識,提高大家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主要內容:音樂、舞蹈和戲劇作品的基本形式、風格、特點、基本常識、學習方法。
教學要求: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既著眼于學生現有經驗,又著眼于學生興趣愛好,擴大學生的視野和胸懷,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表1 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
序號 | 課程名稱 | 學時數 | 備注 |
1 | 軍事訓練 | 5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2 | 職業生涯規劃 | 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3 | 職業道德與法律 | 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4 | 哲學與人生 | 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5 | 政治經濟與社會 | 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6 | 國家安全教育 | 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7 | 語文 | 170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8 | 數學 | 1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9 | 英語 | 136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10 | 歷史 | 32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11 | 物理 | 64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12 | 計算機應用基礎 | 68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13 | 體育與健康 | 132(40) | 按國家標準執行 (40學時在頂崗實習期間完成) |
14 | 藝術(美術或音樂) | 34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15 | 勞動教育 | 32 | 按國家標準執行 |
(二)專業(技能)課程
1.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
課程目標:能熟練使用儀器設備對建筑原材料性能進行檢測與分析,正確填寫試驗報告;能進行混合料配合比設計;能對混合料性能進行檢測與分析;.能進行工程施工質量檢測與分析。
主要內容:常用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及其制品的種類、名稱、規格、性能、質量標準、檢驗方法、保管方法,新材料的動態。水泥、混凝土、鋼筋、石灰等主要建筑材料的試驗與檢測。
教學要求:采用項目教學法,實驗比例不低于50%。在教學中注意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工匠精神。
2. 工程識圖與BIM基礎
課程目標:熟練識讀三視圖及簡單的建筑圖,能利用BIM建模軟件完成基本體、組合體的建模。
主要內容:學習投影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和鍛煉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和空間幾何形體的圖示能力,能熟練掌握國家制圖標準,培養繪制和閱讀本專業工程圖的基本能力。結合工程識圖知識利用BIM軟件進行基本體、組合體的建模。
教學要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動手參與能力,注意課程思政融入,通過圖紙的繪制、識讀,培養學生耐心、細心和恒心。
3.建筑構造與BIM基礎
課程目標:了解房屋基本構造,能運用工業與民用建筑構造與識圖知識正確識讀和繪制一般建筑施工圖。能熟練利用BIM軟件進行簡單建筑物的建模。
主要內容:建筑物各組成部分的構造原理和構造方法,墻基礎構造,樓面構造,樓梯構造,屋頂構造,門窗構造,具體分部構造等。結合建筑構造知識利用BIM軟件進行簡單建筑物的建模。
教學要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高動手參與能力,注意課程思政融入,通過圖紙的繪制、識讀,培養學生耐心、細心和恒心。
4.建筑工程測量放線
課程目標:了解常用測量儀器的構造、性能、適用范圍和使用方法,具有常用測量儀器的操作使用和檢驗能力,具有建筑施工定位放線、抄平及復核工作的能力,能進行小面積的地形測繪,能獨立操作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所規定的常用儀器設備。
主要內容:測量的基礎知識;常用測量儀器的基本構造及使用方法;測量工作基本原則;測量工作規范;地形圖的繪制方法;建筑施工測量的基本內容及實施步驟。
教學要求:以實踐教學為主,采用過程考核模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注意課程思政融入,培養學生養成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5.力學與結構
課程目標:具備對建筑工程簡單結構和基本構件進行受力分析的能力,了解建筑結構計算的基本原則,掌握梁、板、柱、墻的受力特點、配筋方式和構造要求,了解鋼結構的連接方式,能正確識讀砌體結構、框架結構施工圖。
教學內容:建筑力學概述,靜力學基本概念.物體的受力分析及結構計算簡圖,平面一般山系的簡化及平衡方程,平面桿件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鋼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學性能,鋼筋混凝土基本構件計算、鋼結構簡介等。
教學要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力學思維。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6.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
課程目標:熟練識讀基礎施工圖,能夠理解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方案,協助管理現場施工,以及分項工程施工質量驗收。
教學內容:土方工程施工工藝與要求,淺基礎常用材料、構造、施工工藝流程和安全技術,深基礎常用構造、施工工藝流程和安全技術,基坑工程常用支護結構、降排水施工圖、施工工藝流程和安全技術,
教學要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責任意識。
7.主體結構施工
課程目標:能協助編制一般建筑主體工程的施工方案,進行管理現場施工操作、質量控制與檢查,以及分部分項工程施工質量驗收。
教學內容:結構施工圖的識讀,主體結構類型、構造與常用材料,主體結構施工工藝原理、施工方法和質量與安全技術要求,
教學要求:采用虛擬仿真軟件進行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8.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
課程目標:熟悉《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和《陜西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綜合單價》,理解工程量清單編制原理和方法,具備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圖,獨立編制招標工程量清單。
教學內容: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圖進行分部分項工程量計算、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方法。
教學要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注意培養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邏輯性。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9.建筑施工現場組織管理
課程目標:能獨立進行分部工程的進度計劃制定,具備按照一般建筑施工圖編制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并配合實施的基本能力。
教學內容:基本建筑程序和施工順序,建筑施工組織的原則和方法,流水施工和網絡計劃,施工現場安全管理、進度管理。
教學要求: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全局觀。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10.建筑CAD
課程目標:掌握工程繪圖環境的設置,掌握計算機繪圖的方法,能獨立完成建筑面積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建筑圖紙繪制。
教學內容:直線、平面的投影與繪制,基本形體視圖的識讀與繪制等方面的知識,尺寸的識讀與標注,建筑圖的繪制。
教學要求:注意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圖的操作能力。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11.建筑軟件應用
課程目標:掌握常用建筑軟件的應用,包括算量軟件、BIM軟件等。
教學內容:廣聯達BIM軟件操作、BIM軟件綜合應用。
教學要求:注意培養學生信息化水平。注意課程思政的融入,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信息素養。
(三)實習實訓課程
(1)認識實習
本課程通過現場參觀、觀看錄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專業領域,初步了解專業概況,了解建筑結構形式、建筑名詞、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了解建設工程基本程序、增強對建筑形體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后續專業技能課程打下基礎。
(2)工程制圖綜合練習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圖為載體,通過抄繪、識讀練習,使學生掌握繪制建筑施工圖的基本技能,能夠正確地調整和使用繪圖工具和儀器,使學生獲得本專業的基礎知識,為學習后續專業理論知識做準備。組織學生嚴格地執行工作計劃,保質保量,注意安全,完成規定的任務,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和職業道德。
(3)建筑構造與識圖綜合練習
本課程以建筑施工圖為載體,通過抄繪和補充部分構造詳圖練習,掌握建筑構造與識圖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做法,培養學生具有對建筑構造與識圖的識別、選用和繪圖能力,提高建筑施工圖的識讀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基層土建單位的工程實際問題。為學習后續專業技能課程打下基礎。
(4)建筑工程測量放線實習
結合建筑工程測量放線課程的學習,通過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利用測繪儀器和角度測量、距離測量、高程測量的知識與操作技能,初步具備對建筑物和構筑物進行測定和測設的基本崗位職業能力。
(5)頂崗實習
學生通過在校兩年的學習和實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知識和能力。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企業生產服務一線迫切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實現畢業即就業、上崗即能用的教學目的,培養計劃安排了40周左右的時間將學生送到校外實習點的項目上進行頂崗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有關技術、管理崗位所必需的崗位能力和綜合技能,實地掌握施工工地所需要的識圖、相關構造、施工技術、測量放線、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的應用和檢測、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造價、質量評定、施工安全、內業資料、招投標與合同、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等訓練,以及適應現場的工作環境、工作對象和與合作伙伴共同協作的訓練。通過這些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達到畢業生“零距離”培養目的。
(四)選修課程
可在以下所列課程中選擇,其中1-8為公共選修課,可選2門開設, 9-17為專業選修課,亦可選擇2門開設。
表8 選修課課程設置及學時分配
序號 | 課程名程 | 學時數 |
1 | 物理 | 32 |
2 | 化學 | 32 |
3 | 心理健康 | 32 |
4 | 建筑欣賞 | 32 |
5 | 文學欣賞 | 32 |
6 | 社交禮儀 | 32 |
7 | 公共安全教育 | 32 |
8 | 工程應用文寫作 | 32 |
9 | 工程經濟 | 32 |
10 | 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 32 |
11 | 建設法規 | 32 |
12 | 建筑新材料與新技術 | 32 |
13 | 建筑節能 | 32 |
14 | 特種結構施工 | 32 |
15 | 防震減災知識 | 32 |
16 | 建筑CAD應用 | 32 |
17 | 工程質量事故分析 | 32 |
每學年為52周,其中教學周為40周(含復習考試),累計假期12周,周學時一般為26-28學時,頂崗實習按每周30小時(1小時折合1學時)安排。
公共基礎課學時約占總學時的1/3,不低于1000學時。專業技能課學時約占總學時的2/3,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實訓。校內實訓、企業特色技能課根據實際授課情況,安排企業師傅入校進行學習指導培訓,主要安排在學期內分階段完成;頂崗實習安排學生到合作企業實習基地完成實習任務。
(一)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分配表
表9 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教育教學活動時間分配表(按周分配)
學年 | 學期 | 入學教育軍訓 | 軍事訓練 | 課程 教學 | 專業技 能實訓 | 頂崗 實習 | 機動 | 寒暑放假 | 成績 考核 | 畢業 教學周 | 合計 |
一 | 1 | 提前 一周 | 1 | 17 | 1 | 4 | 1 | 20 | 26 | ||
2 | 17 | 1 | 1 | 8 | 1 | 20 | 26 | ||||
二 | 3 | 17 | 1 | 1 | 4 | 1 | 20 | 26 | |||
4 | 17 | 1 | 1 | 8 | 1 | 20 | 26 | ||||
三 | 5 | 18 | 1 | 4 | 1 | 20 | 24 | ||||
6 | 20 | 20 | 8 | 20 | 26 | ||||||
總計 | 1 | 3 | 20 | 36 | 5 | 100 | 154 |
(二)教學學時比例
表10 教學學時比例
項目 | 學時數 | 百分比(%) |
公共基礎課程 | 1358 | 48 |
專業課 | 1474 | 52 |
總計 | 2832 | 100 |
(三)課程教學時間安排
表11 中等職業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課程教學時間安排
類別 | 課程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時數 | 各學期周學時安排 | 考試 學期 | 考查 學期 | ||||||||||
合計 | 講 授 | 實驗 實習 | 討論調 查練習 | 機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7周 | 17周 | 17周 | 17周 | 18周 | 20周 | |||||||||||
必 修 課 | 公 共 基 礎 課 程 | SSJCJC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34 | 20 | 12 | 2 | 2 | 1 | |||||||
SSJCJC002 | 心理健康與職業生涯 | 34 | 26 | 6 | 2 | 2 | 2 | |||||||||
SSJCJC003 | 哲學與人生 | 34 | 26 | 6 | 2 | 2 | 3 | |||||||||
SSJCJC004 | 職業道德與法治 | 34 | 26 | 6 | 2 | 2 | 4 | |||||||||
SSJCJC005 | 國家安全教育 | 36 | 26 | 8 | 2 | 2 | 5 | |||||||||
SSJCJC006-10 | 語文 | 242 | 200 | 42 | 4 | 2 | 2 | 2 | 4 | 1-5 | ||||||
SSJCJC011-15 | 數學 | 242 | 200 | 42 | 4 | 2 | 2 | 2 | 4 | 1-5 | ||||||
SSJCJC016-20 | 英語 | 242 | 160 | 82 | 4 | 2 | 2 | 2 | 4 | 1-5 | ||||||
SSJCJC021-22 | 歷史 | 68 | 44 | 24 | 2 | 2 | 1-2 | |||||||||
SSJCJC023 | 物理 | 68 | 44 | 24 | 4 | 1 | ||||||||||
SSJCJC024-25 | 信息技術 | 102 | 40 | 40 | 12 | 4 | 2 | 2 | 1-2 | |||||||
SSJCJC026-30 | 體育與健康 | 168 | 80 | 88 | 2 | 2 | 2 | 2 | 2 | 1-5 | ||||||
SSJCJC031 | 藝術(美術或音樂) | 34 | 22 | 12 | 2 | 2 | ||||||||||
SSJCJC032 | 勞動教育 | 20 | 每學期4學時 | |||||||||||||
合計 | 1358 | 26 | 16 | 10 | 10 | 18 | ||||||||||
必 修 課 | 專業課程 | SSJXZ002a | 工程識圖與CAD | 68 | 44 | 24 | 4 | 2 | ||||||||
SSJXZ001 | 建筑材料試驗與檢測 | 68 | 56 | 12 | 4 | 3 | ||||||||||
SSJXZ003 | 建筑工程測量放線 | 68 | 44 | 24 | 4 | 3 | ||||||||||
SSJXZ004 | 建筑力學與結構平法識圖 | 68 | 56 | 12 | 4 | 4 | ||||||||||
SSJXZ007 | 建筑構造與信息化建模 | 68 | 24 | 44 | 4 | 4 | ||||||||||
SSJXZ008a | 主體工程施工 | 68 | 44 | 24 | 4 | 4 | ||||||||||
SSJXZ009a | 基礎工程施工 | 68 | 44 | 24 | 4 | 4 | ||||||||||
SSJXZ010a | 裝配式建筑構件制作與安裝 | 68 | 44 | 24 | 4 | 3 | ||||||||||
SSJXZ011a | 職業健康與安全 | 68 | 44 | 24 | 4 | 3 | ||||||||||
SSJXZ011 | BIM綜合應用 | 68 | 44 | 24 | 4 | 5 | ||||||||||
SSJXZ001z | 材料檢測綜合技能 | 72 | 36 | 36 | 4 | 5 | ||||||||||
SSJXZ002z | 工程識圖綜合技能 | 36 | 8 | 28 | 2 | 5 | ||||||||||
SSJXZ003z | 工程測量綜合技能 | 36 | 8 | 28 | 2 | 5 | ||||||||||
合計 | 824 | 8 | 16 | 16 | 8 | |||||||||||
實習實訓 | 1 | 軍事訓練 | 52 | 52 | 2周 | |||||||||||
2 | 信息技術實訓 | 26 | 26 | 1周 | ||||||||||||
3 | 認識實習 | 26 | 26 | 1周 | ||||||||||||
4 | 識圖實訓 | 26 | 26 | 1周 | ||||||||||||
5 | 頂崗實習 | 520 | 520 | 20周 | ||||||||||||
合計 | 650 | 650 | ||||||||||||||
周學時 | 26 | 26 | 26 | 26 | 24 | 26 | ||||||||||
總學時 | 2832 |
(一)師資隊伍
序號 | 姓名 | 出生年月 | 學歷 | 畢業學校 | 專業 | 任教課程 | 職稱 | 備注 |
01 | 郭利萍 | 1976.03 | 碩士研究生 | 西安科技 大學 | 建筑 工程 | 建筑構造與BIM建模量 | 高級工程師 | 專業帶頭人 |
02 | 陳虹 | 1983.08 | 碩士研究生 | 西安科技 大學 | 土木工程 | 力學與結構 | 講師 | 骨干教師 |
03 | 韓寧 | 1984.06 | 碩士研究生 | 長安大學 | 土木工程 | BIM綜合應用 | 講師 | 骨干教師 |
04 | 王建華 | 1986.08 | 碩士研究生 | 建大華清學院 | 土木工程 | 建筑施工 | 講師 | 骨干教師 |
05 | 史亞妮 | 1982.04 | 碩士研究生 | 陜西省科技大學 | 環境工程 | 工程識圖與BIM基礎 | 講師 | 骨干教師 |
06 | 夏艷紅 | 1994.04 | 碩士研究生 | 西北工業大學 | 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 建筑測量 | 助講 | |
07 | 常曉明 | 1966.05 | 大本 | 西安公路學院函授夜大 | 工業與 民用建筑 | 建筑預算 | 高講 | 骨干教師 |
08 | 富光偉 | 1984.05 | 大學 | 西北民族大學 | 土木工程 | 資料整編 | 助講 | |
09 | 劉平良 | 1966.04 | 大本 | 陜師大繼教學院函授 | 物理學 | 建筑力學 | 高講 | 骨干教師 |
10 | 齊桂霞 | 1965.11 | 大學 | 四川建材 工業學院 | 水泥 | 建筑材料 | 高講 | |
11 | 潘瑞軒 | 1968.10 | 大學 | 山東建材 工業學院 | 生產過程 自動化 | 建筑電工 | 高講 | |
12 | 尹文娟 | 1970.10 | 大本 | 西安交大 函授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建筑CAD | 高講 | 骨干教師 |
13 | 全淑楷 | 1971.01 | 大本 | 西北 大學 | 國民經濟 管理 | 企業管理 | 高講 | |
14 | 周繼鵬 | 1978.05 | 大本 | 陜西測繪院 | 測繪工程 | 建筑測量 | 工程師 | |
17 | 鄭晨 | 1987.01 | 研究生在讀 | 西安科技大學 | 測繪工程 | 建筑測量 | 助講 | |
18 | 王雷 | 1977.12 | 大本 | 西安科技大學 | 建筑工程 | 實習、實訓 | 高級工程師 | 企業專家 |
表12 師資隊伍情況
(二)教學設施
1.校內實習實訓條件
實驗實訓室名稱 | 面積(㎡) | 設備設施 | 容納學生人數 | 主要實驗實訓項目 | 對應課程 (課時) |
土建類專業測繪綜合實訓 | 2畝 | 光學經緯儀、全站儀、電子水準儀、光學水準儀、GPS測量儀、無人機 | 50人 | 高程測量、角度測量、距離測量、導線測量、GPS測量、施工放樣測量、工程測量工和技能鑒定。 | 建筑工程測量放線(16) |
物理性能檢測實訓室 | 60 | 水泥凈漿攪拌機、維卡儀、雷氏夾、雷氏夾膨脹值測定儀、沸煮箱、膠砂攪拌機、膠砂振實臺、水泥三聯試模、標準恒溫恒濕養護箱、電動抗折抗壓試驗機、負壓篩析儀、膠砂流動度測試儀、透氣比表面積儀、李氏比重瓶、恒溫水浴箱。 | 50人 |
水泥細度、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膠砂強度、膠砂流動度、比表面積、安定性試驗;粉煤灰、礦渣粉和硅灰細度試驗;礦物外加劑需水量比試驗、活性指數;膠凝材料密度試驗。 |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與檢測(6) |
物理性能檢測實訓室 | 60 | 國家標準方孔砂石篩、振篩機、浸水天平、砂當量試驗儀、細集料流動時間測定儀、針片狀規準儀、游標卡尺、壓碎值儀、烘箱、300E型壓力試驗機、1000E型壓力試驗機、沖擊試驗儀。 | 50人 | 集料的篩分試驗、表觀密度、堆積密度和空隙率、含水率、吸水率、含泥量及泥塊含量試驗;粗集料的針片狀顆粒含量、壓碎指標值。 |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與檢測(4) |
混凝土力學性能檢測實訓室 | 60 | 坍落度筒、混凝土貫入阻力儀、振動臺、砂漿稠度儀、砂漿分層度儀、混凝土試模、砂漿試模、混凝土強制攪拌機、混凝土標準養護室、1000KN壓力試驗機、300KN抗折強度試驗機、混凝土抗滲儀等。 | 50人 | 混凝土和易性、含氣量、凝結時間、表觀密度、強度試件制作與養護、砂漿和易性、砂漿抗壓強度試件制作及養護、混凝土抗壓抗折強度、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砂漿抗壓強度。 | 土木工程材料試驗與檢測(8) |
混凝土物理性能檢測實訓室 | 60 | ||||
混凝土耐久性檢測實訓室 | 60 | ||||
智慧建造機房 | 120 | 廣聯達BIM算量軟件、魯班算量軟件、計算機、工程投影機、 廣聯達裝配式AR交互平臺、AR教學沙盤模型、VR安全體驗設備2臺、多媒體一體機2臺 | 50人 | 建筑工程量計算;工程量清單計價文件編制;廣聯達BIM算量、造價員崗位技能訓練 | BIM算量軟件應用(30) |
50人 | BIM建模;BIM工程量計算;BIM碰撞檢查 | BIM建模(30) | |||
50人 | 裝配式AR教學 | 建筑施工(4) | |||
專業機房 | 100 | 50臺電腦、工程投影機 | 50人 | 工程識圖能力評價、建筑CAD | 工程識圖與CAD(16) |
工程施工仿真實訓室 | 120 | 工程施工仿真實訓軟件、工程投影機 | 50人 |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仿真實訓 | 建筑施工(8) |
表13 校內實訓室條件
2.校外實習實訓條件
依托行業,與業內優勢企業合作,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生產性實習和頂崗實習提供場所。
每個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應滿足以下條件:
(1)實訓基地應建在具有總承包二級以上資質或專業承包一級資質的建筑施工企業;
(2)實訓基地建設應堅持就近方便原則,以有利于實訓項目的開展;
(3)每年接納實習生50人以上;
(4)滿足實習師生基本生活條件;
(5)能配置足夠的技術人員指導學生實習實訓;
(6)能提供學生實訓所必需的設備、工具、資料、勞保用品;
(7)能保障實習師生的安全;
(8)校企合作關系密切,能定期反饋基地生產進度情況及實習生需求信息。
表14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外實訓基地開設條件
序號 | 性質 | 條件 | 安排崗位 | 主要實訓項目 |
1 | 認識實習 跟崗實習 頂崗實習 | 1.能滿足師生生活基本要求; 2.能夠提供充足的場地、設備和儀器; 3.具有能夠指導實習生的高素質兼職教師;4.能夠保證學生安全; 5.企業參與實習生的考核。 | 施工員、質量員 資料員、安全員 | 測量放線、技術指導、質量檢查、資料編制、安全管理等 |
2 | 現場教學 | 1.能夠提供充足的場地、設備和儀器; 2.具有典型的建筑工程施工過程; 3.能夠保證學生安全; 4.滿足現場教學的需要所需的其他條件。 | 土方與地基基礎、主體結構、二次結構、防水工程、裝飾工程施工、資料整編、計量計價 |
表15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外實訓基地一覽表
序號 | 校外實訓基地名稱 | 容納學生人數 | 實訓項目 |
1 | 陜建十一建第一工程公司 | 100 | 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 |
2 | 陜西中建西北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 50 | 跟崗實習、頂崗實習 |
3 | 中核集團 | 50 | 跟崗實習、頂崗實習 |
4 | 市政工程公司 | 50 | 跟崗實習、頂崗實習 |
5 | 西安工程勘察測繪院 | 50 | 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 |
6 | 陜西工科建筑工程公司 | 50 | 跟崗實習、頂崗實習 |
(三) 教學資源
1.采集、編輯教學實物資料、產品樣本,豐富教學媒體,建立課程教學的有關資源庫,并不斷更新完善;
2.開發電子資源庫,利用先進的網絡教學資源;
3.開發與工程實際相結合的教學資源,與企業開展合作,真正體現工學結合和社會服務功能。
(四)教學方法
1.通過多個有機聯系的具體的工作任務開展教學,以行動為導向,強化學生是行動的主體;
2.以引導的形式切入,理論講授簡潔明了,切忌長篇大論;
3.每一次課、每一個情境(或單元)開始學習之前,必須讓學生先明確學習目標;
4.知識學習與任務演練相融合,切忌理論與實踐相分離;
5.教師應側重啟迪和開發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工作的能力,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而不應是傳統的指導;
6.每次課前,教師必須注重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準備;
7.注重學習目標與實際學習效果的關系,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隨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的動態;
8.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和職業安全教育,如工具材料擺放、完工清理、保管責任、書寫打印要求及行為語言等。
(五)學習評價
1.注重職業能力的考核,進一步開發職業能力考核評價體系;
2.加強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的統一性;
3.重新制定考核評價載體、評價標準、評價方法的有關文件;
4.盡量化繁為簡,有可操作性。
5.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教學過程評價
(六)質量管理
1. 培養適合社會和企業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2. 加強校企合作,將企業的用人標準融入日常教學。
3. 由教務科和督導辦進行教學、就業等全方位質量監控。
4. 由專業教學委員會監督人才培養質量。
九、畢業要求
1.成績要求:教學計劃中所有理論、實踐課程均達到及格以上。
2.技能要求:利用本專業所學知識,能夠獨立在生產、服務一線從事施工技術管理、施工生產管理等工作。
3.技能證書的要求:畢業時至少取得表1所列職業資格(崗位、中級)證書兩種。
在校期間,除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外,還應達到一定的技能要求并取得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畢業時應取得施工員或與從事工作崗位相關的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監理員、材料員、造價員、制圖員以及測量工、試驗工、BIM初級建模員等職業資格證書。
十、 附錄
1.變更審批表
變更原因 | |
變更內容 | |
專業指導委員會意見 |
主 任: 年 月 日
|
專業部 意見 |
負責人簽名: (公章)
年 月 日
|
教務科 意見 |
負責人簽名: (公章) 年 月 日
|
主管校長 意見 |
簽 名: 年 月 日
|
教學 工作 委員會 意見 |
負責人簽名: (公章) 年 月 日
|
掃一掃分享本頁